艾滋低龄化令人警醒中学每学年艾滋防治课时

2019-09-01 21:15:46 来源:
分享:

自198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人以来,中国报告现存活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达49.7万例,死亡15.4万例。近年来,**性接触感染艾滋病例比例逐年升高,其中青年学生感染增加。尽管艾滋病患者病死率逐步下降,全国疫情仍保持在低流行水平,然而艾滋病感染者和患病者低龄化趋势明显。

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都会产生正常的生理躁动、好奇,正如歌德所说,哪个少女不怀春,哪个少男不钟情。不过,这个时期处于禁欲期,他们还未获得正当的满足性需求的通行证,因此,偷尝禁果便成为一种冒险和性满足的途径。然而,这种偷吃禁果的方式注定充满了危险,因为对性的懵懵懂懂和迷迷糊糊,不懂得自我保护,会在无意中染上艾滋病和其他性传播疾病。从这个角度,便能理解艾滋病在中国为何走向低龄化。

艾滋传播低龄化趋势让人不安,而更让人担忧的是,艾滋病防治知识在学生中远未普及。尽管艾滋病防治条例对防控宣教进行了详细规定,并要求高校、中学等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,但在具体实施中效果并不理想。最重要的原因是:性教育在中国一直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,无论是大学还是中小学,都对学生的性教育的问题欲说还休,人们对于它就像对待洪水猛兽一样避之不及。不止在学校,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更难以获得正面的、准确的性知识,即使是家长也未必受到系统的性知识教育,更谈何教育孩子?这就不简单的是教育的问题,更是人们的社会观念的养成和普及,正是这些导致了艾滋病的传播模式较之以往出现较大变化,这也给艾滋病的防治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,如何规避这些因素,所考验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医学问题。

有关专家认为,针对艾滋病在青少年中快速传播,相关部门需尽快制订专门行动计划,加大对儿童和青少年抗击艾滋病行动的资金投入,加强对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教育。同时,及时筛查和发现学生艾滋病感染者,相关的保障机制也必须跟上:除了要提高学校健康医疗管理水平外,还有必要引入社会专业组织参与,与学校、家长一起,及早发现高危学生并进行干预。

日前,成都市卫计委联合市教育局等多部门共同印发了《成都市青少年学生预防艾滋病三年行动计划()》(以下简称《计划》),表示将实现成都初中及以上在校学生性知识知晓率、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95%以上,到2017年底,保持青少年学生艾滋病感染人数控制在1000人以内,感染艾滋病病毒青少年学生零失学和零死亡。《计划》指出,成都所有中学每学期都要上两节与艾滋病防治有关的健康教育课,确保每学年艾滋病防治总课时不少于4课时。

艾滋病传播的低龄化趋势值得全社会警醒。对于家长来说,更要提高警惕,加强对孩子的相关教育,尤其是如何防止性侵害。另外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,不要让混乱与无节制跟孩子沾上边儿。另外,现在对于类似于上招嫖这样的违法行为,法律上也有相关的规定,也有执法部门予以打击。但对于同性圈子里的公然的、混乱的、极具危险性的性行为方式,却缺少相应的法律制约,造成管理相对滞后的一片空白地带。而这个空白地带所造成的危害正在日益加剧。

直面艾滋传播低龄化,尽快遏制艾滋病病毒从大学生逐渐向高中生、初中生蔓延的势头,政府、社会、学校、家长必须达成共识,联手出击。作为家长,尤其需要警醒千万不能只关心孩子的成绩,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,筑起最基本最有效的防艾安全堤坝!

文章来源:阳泉治疗性病专科医院哪好
分享: